
疏肝解鬱有方法!中醫認為長期受壓力和負面情緒影響,容易鬱出病來,而最直接受到影響的便是我們的肝臟,導致肝氣鬱結而傷肝。肝鬱主要是肝氣不暢所致,要疏肝解鬱、養好肝,可以靠穴位按摩、湯水食療和花茶來改善,有效舒緩情緒鬱結的情況。

Contributor
登入 瀏覽本網站,可獲取積分換領專屬優惠
點擊查看專屬優惠
肝鬱是甚麼?

肝鬱,其實是肝鬱氣滯的簡稱,意指肝的調節氣機功能失常,肝氣鬱結不暢通,大多與情緒、壓力有關。中醫角度認為肝掌管了人體內所有氣之流動,氣必需舒暢,身心才能健康。如果肝氣鬱結,代表了七情即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有所鬱悶,情緒鬱結低落,從而導致身體失衡,影響身體其他部位,引致不同症狀。
8大常見肝鬱症狀

一般來說,肝鬱症狀包括以下種種:
肝鬱症狀1:情緒低落
肝鬱症狀2:失眠多夢
肝鬱症狀3:煩燥焦慮
肝鬱症狀4:易怒、經常嘆氣
肝鬱症狀5:脅肋疼痛、頭痛
肝鬱症狀6:耳鳴
肝鬱症狀7:口乾口苦
肝鬱症狀8:眼乾澀痛
肝鬱成因

1. 精神壓力
平時生活工作壓力大,經常精神緊張,心理容易受壓抑,人也會變得焦慮不安。加上情緒不穩易怒,會導致肝氣不順,肝氣鬱結的情況。
2. 情緒低落
假如心情受到突如其來的不順事情打擊,情緒會變得負面,心情低落、憂鬱情緒會造成肝臟氣滯不通的情況。
3. 睡眠不足
晚上11時至凌晨3時,是養好肝的最好時間。充足的睡眠有利於身體順利排毒,而肝功能也會在這段時間慢慢恢復。經常熬夜、睡眠不足,會加重肝臟負擔,引致肝氣不暢,肝氣鬱結。
月經失調、長暗瘡也與肝鬱有關?

肝主疏泄,肝氣鬱結會導致脾虛,肝鬱脾虛會大大減弱消化功能,引起消化不良、胃痛胃脹、食欲下降、甚至腹瀉等症狀出現。此外,女生更會出現胸脹(月經前尤其明顯)、月經失調和經痛,而且容易出現黃褐斑和暗瘡。
由於肝鬱氣滯會影響消化功能,引起便祕,新陳代謝不佳,毒素積聚體內難以排出,誘發各種皮膚問題,因而容易長斑長暗瘡。假若肝鬱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,會導致痛風、內分泌失調、甚至癌症或中風等嚴重疾病。
疏肝解鬱養好肝

「保肝」除了要作息正常外,也可透過各種食療例如花茶、湯水和按摩穴位,來達到疏肝解鬱、養護肝臟的作用。
疏肝解鬱 - 湯水篇
1. 合掌瓜紅蘿蔔蜜棗豬展湯
材料:合掌瓜1個、紅蘿蔔1-2個、佛手3錢、鬱金2錢、蜜棗3粒、陳皮1角、豬展1斤
做法:把全部用料洗淨,合掌瓜去瓤、核,陳皮浸泡1小時後刮瓤,豬展洗淨汆水,再將所有材料放入煲,加適量水煲2小時,加少量鹽調味即可
功效:疏肝理氣
2. 百合馬蹄瘦肉湯

材料:百合5錢、燈心草10扎、夏枯草 5錢、馬蹄 10顆、合歡花 3錢(後下)、瘦肉4兩 、無花果6粒
做法:瘦肉洗淨汆水切塊,其餘材料浸透洗淨,加水9碗以大火煲滾轉文火煲45分鐘,後加合歡花再煲15分鐘,加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行氣疏肝瀉火
疏肝解鬱 - 花茶篇

1. 雙花陳皮茶
材料:玫瑰、菊花、陳皮
做法:將所有材料用滾水泡焗10至15分鐘,喝完可加水再焗。
功效:玫塊疏肝解鬱、醒脾和胃;菊花清熱平肝、益陰明目;陳皮則健脾化濕。
2. 月季素馨花茶

材料:月季花、素馨花、茯苓9克、陳皮6克
做法:將材料放入保溫瓶,加入熱開水沖洗一遍,再加入熱開水焗5分鐘。
功效:疏肝行氣解鬱,舒緩精神壓力、經常嘆氣等症狀。
注意事項:花茶多有活血成分,不建議女士月經期間或孕婦飲用。
疏肝解鬱 - 穴位篇

1. 太衝穴
穴位:在腳背,大趾和二趾間骨頭交會的凹陷處。
按摩方法:按摩時以指腹輕壓,畫小圈揉按2-3分鐘。力度應以適度微痛或酸脹感便可,循序漸進。
功效:可平肝瀉熱,清肝明目。治頭痛、全身脹痛、失眠、幫助放鬆、抑制焦慮情緒。
2. 期門穴
穴位: 於第6肋間處。前正中線旁開4寸。
按摩方法:用大拇指食指直下掌根處,按揉該穴。
功效:疏肝健脾,理氣活血。舒緩乳房脹痛、肋間神經痛、肝炎。
3. 肝俞穴
穴位: 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兩旁開約1.5寸。
按摩方法:以指腹輕壓揉按2-3分鐘。
功效:具有養肝功效。能疏肝利膽,降火退熱。
4. 三陰交穴
穴位:三陰交穴是肝、脾、腎、三經交會的穴位。位於腿部內踝尖直上3寸。
按摩方法:以大拇指垂直按壓此穴。
功效:有養肝血、補脾氣、滋腎陰的作用。
立即訂閱接收Cosmo最新潮流資訊
訂閱電子報,定期送上最新時尚潮流!